2019年4月13日,由四川大学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凉山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结业作品展,在四川成都市四川大学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培训班学员近两百件作品,作品秉承了项目培训理念,涵盖传统和创新两大类,尤其是创新作品将传统彝族漆器的使用范畴扩展到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将其开发为文旅产品,或运用到漆画的创作中。这些作品在推动彝族漆器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重新纳入当代文化生产、消费、认同的文化循环建构中,在保留彝族漆器传统工艺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了价值转换,使其不仅重新进入彝族人的生活场域,而且超越性地在更大空间发挥其审美价值。整个作品展分四个展厅进行,主题分别为:彝族漆器传统与创新展厅、文化创意产品展厅、教学培训与研讨历程展示以及影像记录厅,完整记录和表现了项目的成果。
本次结业作品展览及研讨会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中心执行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孙冬宁教授,清华美术学院杨佩璋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沙马拉毅教授,彝学院院长阿库乌雾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永清教授,中国漆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詹蜀安专家,成都漆器专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杨莉专家,乐山日报副总编辑张黄荣,成都市青羊区政府副区长赵艳艳,西昌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副馆长邓海春,凉山州美协副主席、彝画代表人物阿古扎摩,省级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吉伍五呷,凉山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吉伍依作等学者、专家、漆器传承人、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及新闻媒体人员。此外,该项目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必赢nn699net学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宗贤教授、项目负责人赵志红教授、财务负责人陈奕钰副主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潘劲副教授,担任培训课程的必赢nn699net原党委书记汪东升副教授、学院副院长何宇副教授、必赢nn699net彭肜教授、支宇教授、米征副教授,黄晨副教授、林建力老师等参加结业作品展览开幕仪式。展览开幕仪式由何宇副院长主持。
《凉山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由四川大学组织,与凉山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项目由必赢nn699net组织实施,旨在传承传播彝族文化,以此项目为媒介对我国漆器艺术人才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集中培训,以培养一批既有较强漆器制作技艺又有一定彝族文化研究水平的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人才。
项目第一阶段历时二十多天深入凉山腹地,行程一千多公里,考察了美姑、昭觉、喜德等还留存有漆器的生产之地,与传统老艺人对话。在文化追寻中,对彝族漆器工艺及文化内涵有了更多认识,对漆器的文化与美学价值有了更多的体认,也在实践中开始联手当地手工艺人开始尝试推动漆器传统工艺的复兴。
第二阶段自2018年09月从凉山回到四川大学后,开始针对漆器的创新设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集中培训,邀请了成都漆器工艺美术师杨莉老师、詹蜀安老师给学员做成都漆器工艺介绍,也请来了著名的彝族学者沙马拉毅、阿库乌雾给学员介绍彝族的文化传统。项目组依托必赢nn699net师资,诚邀校外文化艺术专家与彝族学者加盟,以及凉山文化之行中彝族漆器传承人技艺指导,这三股力量互动互通,在培训过程中力求搭建不同区域、不同彝族家支传承人的技艺交流平台;搭建传统彝族漆器艺人与院校师生的对话平台;搭建培训学员与现代设计人员和相关企业互动的平台。让培训学员有更多的技艺交流,让院校师生对民族传统工艺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让培训学员与社会工艺设计师、企业家有更多的接触与对话,以求彝族漆器有更多传承与开发的路径。
开幕式结束后,在美术馆二楼举办了针对本次《凉山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及学员作品的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必赢nn699net学术院长黄宗贤教授主持,项目学员参与。黄宗贤教授首先总结了本次项目的意义,提到2016年中宣部发布了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纲要,文化旅游部也发布了振兴传统工艺的纲要,四川大学也是在近几年积极响应这些号召。本次项目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在凉山深入当地调研考察,在成都也由漆器专家大师进行指导学习,学员不断学习了解彝族漆器,深入扎根在其中。指出激活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工艺,实现文化的传承是大学的使命,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今后四川大学会为文化传统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佩璋教授对彝族漆器如何介入我们的生活,从两个方面问题说到了,一个是彝族漆器原材料材质对日常生活上的影响,第二方面是漆器的图案纹样风格如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成都与重庆漆器工艺代表专家杨莉老师与詹蜀安老师均提到,关于漆器材质大漆的问题,原生与商业化问题,尊重传统工艺工序的重要性,杨莉老师非常关注未来漆器的生存问题需介入生活并被大众所接受,也就意味着漆器与消费社会的挂钩。
凉山的几位专家邓海春馆长、阿古扎摩老师,吉伍五呷和吉伍依作老师,都表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涵意义在本次项目展览中,一是传承的重要性,虽然传统工艺就本身而言工序繁多与当代的产品化和工业化发展节奏速度有所不同,但也是这样的矛盾性历史性使得传统的技艺更加需要留存;二是创新性在本次学员作品中展现出来,将文化元素民族瑰宝通过文创的媒介使更多人看见关注并喜爱,如故宫此前做出的产品类似,才能走出一条有所突破的道路。
成都市青羊区政府副区长赵艳艳介绍了青羊区的文创实践,谈到对传统彝族漆器认知和现场作品带来的感触,提出工艺品的生活化是传统工艺转型和发展的关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成都形象打造最好的区域就在青羊区,其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成为递交给外界的一张最好名片。乐山日报在项目启动时候,进行了宣传报道,其副总编辑张黄荣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谈到工艺的推广和转型。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段永清从国家文化政策的角度对该项目进行了肯定,也提出了期待。
西南民族大学阿库乌雾教授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期望,希望在对凉山彝族当地的文化或民间手艺人或是最传统的工序技艺上继续深入的挖掘,既保留原生态的古朴风貌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性,及未来发展可能性。
必赢nn699net支宇教授,在研讨会上将美术学中的一个词组“熟悉的陌生人”与彝族漆器相结合,他认为在展览中的彝族漆器带出了凉山地方性的土地气息,提出了文化是不能全然的均质性,必然要将文化回到泥土中地方上去,对于本次项目来说,就是要将彝族文化带回西南,作品中展现出了非常好的原生状态。在另一方面,展览中的学员作品又是内生的,有着与现代性的呼应,向着文化认同方向去靠近。所以这种回归与展望的齐头并进是非常好的表现。
必赢nn699net彭肜教授,从背景几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一是文化传承和政府对手工及非遗复兴创造的良好政策背景,二是时代背景,如今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全球性的观点,项目不仅是带着地区性还带有全球性的,符号性的东西是要从地域性中提取如漆器中的材质土漆。彭老师还提到任何传统都要在世俗世界中镶嵌才能发展下去,图像的变化创新要和当代生活相结合的更加紧密,不能仅仅因为其传统与历史悠久,就不思变,传统内涵会就此被抽干,因此我们要去思考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条生路。
最后中央美术学院的孙冬宁教授向在场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介绍了接下来发展中的对于文化振兴,非遗培训以及传统民族工艺等的相关展览和策划,也对逐渐回温发展的传统文化表示了更大的期待。
稿件来源:刘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