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川大艺坛】 第27期 张军:怀旧乡土,重温田园
本文由  于 2021-11-29  发布在 川大艺坛 栏目中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必赢nn699net,植根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依托一流大学多学科的学术支撑,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的重镇。学院学科齐全,名家荟萃,成果丰硕,在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学界享有盛誉。为全面展现学院学术水平,为新时代艺术发展立言,特开辟“川大艺坛”栏目,将定期推出学院师生的学术成果,以飨读者。

《十二金钗》,布面油画,250cmX170cm (2013年入选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全国美展


怀旧乡土,重温田园

——梯田绘画创作谈


所谓“乡土”,是指广袤的自然大地,核心指向农村、乡村。所谓田园,是指广阔的农业土地,广义指自然生活家园。所谓梯田,是指广大的农业种植耕地,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之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对土地的追求,对故土的眷恋,对田园家国的梦想,是中国人的本性。“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五千年文明。

乡土题材油画是乡土题材油画中最常见的,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变化,但都是艺术家们从都市及现代文明的立场重新审视和表达乡村的意义,找到了农村所拥有的原始、古典、唯美的因素。艺术家希望在中国古老的乡土文明中寻找到一种能够医治现代文明对人异化所带来的精神失落的良药。他们把农村描述为一个充满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友爱的人类家园。虽然社会进步了,但城市化的弊病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让人们又日益怀念乡村,留恋田园生活了。对农业文明中积淀的丰富传统文化不忍割舍,艺术家为了医治现代、城市化给人带来的异化而进行理想家园的营造。

梯田,大地的肌理与年轮,刻下代代人耕耘的印记。梯田,中国农村的主要耕作土地,属于中国的纯色之美。梯田,在中国随处可见,遍布于全国各地。最著名的有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胜梯田,又称龙脊梯田;云南省元阳县的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加榜梯田;湖南的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四川的宜宾市筠连县的高坎梯田;江西的婺源梯田、上堡梯田、江岭梯田;广东的坪山梯田;福建的尤溪县联合梯田;浙江的丽水市云和梯田;广西三江岑牙梯田;甘肃庄浪梯田;吉安遂川梯田等等。

梯田的线条,婉约曼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或如少妇游弋,柔情万种;梯田的形状,或如片片鱼鳞,或如恐龙脊骨,或如浪漫涟漪,或如木刻浮雕。特别是夕阳照射下的田埂,如墨汁描画。块块水面,如少妇美面,轻施粉黛,光洁靓丽。层层叠叠的梯田,随着光线变化,构成了神奇状丽的景观,如同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交响乐。梯田,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更是一片人间仙境。层层而上的错落之美造就了梯田的绝佳视觉效果,这一注入了人类田埂劳作的精华之地,如今更是成为了经典美景地。这里,民风淳朴,世代相传,休养生息,和谐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救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充分地体现出来。无法想象,几百几千年以前,第一批到达这里的农民、山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未加考虑,他们的子孙便接过这只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最心满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耋耋之年和重孙玩耍时,又听到孙子传来的又开垦出一块新田的好消息呢?

几百千几年前,当初开山造田的祖先们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高处望去,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特别是广西龙胜梯田,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我第一感觉就对梯田题材感兴趣,得益于我对梯田比较了解,对梯田有深厚感情。我是四川人,从小生活在农村。梯田在四川随处可见。我的家乡,川南泸州、川西平原、川东丘陵 、川北深山,都有大量的梯田耕地。2003年,我带学生外出油画风景写生,就到的是四川雅安市洪雅县枊江古镇(四川峨眉山后山地区),第一次见证了梯田的风貌和特色,真切感受到梯田的美感,为梯田的魅力所震撼。后来带学生到川南高坎梯田、云南云阳哈尼梯田、贵州黔东南苗寨梯田、广西龙胜梯田等地去写生画画,并且去过多次,收集了很多素材,画了很多关于梯田的绘画。

2009年,我完成了《故乡》和《蜀乡五月》油画系列创作稿,入选全国性展览。2013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选上作为海报宣传画,“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全社会张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2015年完成《蜀乡五月》油画系列创作,入选《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全国性美展,被四川美术馆永久收藏,并被《美术》、《美术观察》、《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刊登。

我所构思梯田油画创作,不止是描绘梯田的美景与魅力,更是描绘农民辛勤耕耘、劳作、丰收的情景,表达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主要是体现从古至今的农村的这种生生不息、美丽家园、和谐社会的动人气象。

梯田景色随着光线变化、季节更替而变幻无穷。开春之际,灌满水的层层梯田映衬着天光,如同根据银带相叠;夏日骄阳似火,绿油油的禾苗随着微风翻卷着道道绿波;金秋流光溢彩,漫山铺金,层层梯田若级级金阶,梯田环绕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隆冬,银装素裹,把梯田和山寨都嵌入了冰雕玉砌的童话世界里。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烟袅袅的山寨里,但见瑶女壮妹身背竹篓,款款而行;在流泉飞瀑下,溪水潺潺中,时有红瑶妇女洗梳长发,玩水嬉戏,不时飘来几缕悠扬纯朴的山歌声,令人陶醉其间。

我选择了白天阳光明媚的时候,因为这正是人们劳作的时光。一年四季,我选择了五月,因为这正是收菜子、插秧子、种稻谷的节气。“大战红五月”,春夏播种好了,到了秋季才有好收成。所以,五月的梯田,是最繁忙的季节,更能体现梯田特色的时光。

除了景色景物以外,我画了大大小小有近百人的劳作场面。有收菜子打菜子的,有梨田翻地的,有挖土种地的,有担粪撒药的,有插秧割草的,有背菜提水的……还有旅游者、写生画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动态生动。体现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战天斗地的壮美情怀。这里民风淳朴、民族和睦,如诗如画。

还有,画了很多农家建筑,有老的农舍,也有新的农家,新建的学校等等。一切都与这个时代相呼应。传统的事物随处可见,现代的事物欣欣向荣。这里不仅是优良的耕作农地,发展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这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以点带面,我是想通过梯田家园的描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梦”的实现。

这就是我们所回味无穷的、追求向往的典型幸福的“中华家园”,体现人性、人文精神。

我国十三亿人口,而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其实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中国人民在经历众多艰辛和磨难之后,内心深处对乡村具有很深的感情。对土地的感情更加浓厚,对乡土文化更加热爱,对田园生活更加留恋。当年唐太宗送行玄奘西天取经时说:“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国万两金”。艾青在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的文中写到:“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见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之深。乡愁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情感。

我个人认为21世纪的乡村,农民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社会在发展,城市文化在进步,农村文化也在发展。现在的新农村依然是广大人民关注的对象。新世纪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题材、表现形式都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中国乡土油画在当今艺术发展中仍不可缺少的。因为追求自然生态,乡土记忆,田园生活,是人们永远关注的话题。


                            发表于《美术观察》杂志2018年第7

《蜀乡五月》,布面油画,195cmX130cm2009年(2015年获“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优秀奖)

《最后的家园》,布面油画,260cmX130cm2013

《川西田园》,布面油画,80cmX60cm2017

《我的家园》,布面油画,260cmX120cm2013

1998年,北川》,布面油画,120cmX70cm1998

《乡野》,布面油画120cmX80cm2013

《家乡》,布面油画,120cmX80cm2013

《川西荷塘秋色》,布面油画,50X80cm2017


油画风景写生谈

文/张军

当下,写生“风”越刮越烈,越来越流行时髦。中国油画界也越来越重视写生了。这是好事情。写生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基本的艺术方式。几乎每一位画家,难道不是从写生——对着物象画画这一原点起步的么?

有许多新生力量直接以写生起步,把写生这种直接产生作品的方式用来叩开艺术之门、开始艺术之旅的。当我们海阔天空、畅谈艺术时,当我们空想艺术、创作思维受阻时……不如来点实际的,回到原点,又来“写生”找感觉吧!

画画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写生即“艺术娱乐”。享受自然、人文、景观,享受写生快乐,享受艺术旅游。很多画家都喜欢画风景写生,在享受描绘景物的过程,在田野与山林、漂流与湖泊、道路与建筑、人文与景观等对话时,把自我带入自然之中,这种朴素的方式往往会带给我们更充实的绘画体验。

写生即是面对景物,“写”其生动,“写”其生命。景物不仅能在情绪上牵动画家,更能体现画家的精神诉求。写生风景是感受生命体验的过程,是个体生命与自然生命互动的过程。带着“山水”的情怀去画风景,更能画到妙处,显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性。

注重当下实际景色的捕捉和描绘以及画者情感深处的表达,使作品更含蓄而有品位。风景画的“意境”乃精神魂魄,也是始终追寻的宗旨。“笔随心运,取象不惑”。正如海德格尔说:艺术的本源即真理的自行置入,真理不再仅仅是人对物的认知符合,而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世界中”、“人与万物”的各自去蔽的敞开中相互映照,共构一个天人一体的境界。

从画面空间的构成到物象的色彩运用,从对画面的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到笔触的涂刷和肌理的堆砌变化,得意写形。正如南朝画论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合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澄怀味象”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在写生过程中体味心手自由的感应和笔墨色块畅快肆意的淋漓,使意象美学精神在画面中充分体现,得到写生的神韵方才是佳作。

油画风景写生是画家观察和发现物象美、肌理质感美、生活美的一个比较直接的方式。提炼物象的精髓所在,借景抒情。“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风景写生,反映出“图真”、“取象”,风景之为风景的独立本色。“写生是一种瘾”。

如同好酒之人无法回避酒香诱惑的那种感觉。风景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绘画之人癫狂其中?也许是风景的神性和绘画的神性唤起这种魔力。人行走在风景中,也是风景行走于人的心境中。行走的风景,不仅使绘画有了生命,也令风景生动丽人。

在创作中保留写生的趣味,在写生中体现创作的严谨,彼此互要有渗透。通过对物象的写生,把自然世界的物象转换成精神世界的画意,抱着这种意识才能出好作品。

“诗情画意”的意境要靠对景物深刻的认识和熟练的表现技法,才能够表现其“画境”等。

我们要么在写生,要么在“写生”的路上,永远前行……


《阿坝金川》,布面油画,96cmX63cm2017

《川西民居》60cmX80cm2017

《青海贵德.麻巴藏家》,布面油画,60cmX80cm,2017年

《青海贵德.麻巴乡村》,布面油画,80cmX60cm,2017年

《四川金堂.梨花沟》,布面油画,60cmX80cm,2018年

《邛崃天台山》,布面油画,70cmX90cm,2018年

《邛崃天台山之冬》,布面油画,90cmX80cm,2018年

《写生邛崃.寂寞的乡村》,布面油画,61cmX96cm,2017年

《宁静的山村》,布面油画,90cmX70cm,2018年


《青海之路》,布面油画,80cmX120cm,2017年

《古镇》,布面油画,100cmX80cm,2017年

《红土地》,布面油画,80cmX60cm,2018年

《筑路图:修建雅康高速之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川藏第一桥》,布面油画,190cmX130cm(2021年获“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典藏作品奖)

2016年拍摄,大邑新场古镇


作者简介

理事艺名:张钧,1968年3月生于四川。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同年分配到必赢nn699net任教至今。2001-2003年,跟随程丛林导师,攻读四川大学美术学油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在北京参加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解剖造型高级研修班”进修深造。现为必赢nn699net绘画系副教授。四川大学标志校徽设计者。

《蜀乡五月》系列布面油画创作,自2009年至今已创作多幅.参加多次全国性美展且获奖。作品描绘的是蜀乡五月农民劳作的场景,表达中华劳动人民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梯田题材绘画,怀旧乡土,重温田园。2009年,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四川优秀作品。2011年5月,入选《四川更加美丽》全国性美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刊登在《美术》杂志(2011年06期第13页)、《四川美术》(2011年05期第27页)。2013年,该画作被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选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海报宣传画,在全社会张贴,借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2014年,油画作品《心路》入选第十二届美展四川展区优秀作品。2015年,《蜀乡五月》系列其中一幅入选“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全国性美展,被四川美术馆永久收藏。作品大幅刊登于《光明日报》(2015年6月17日美术版)、《美术观察》(2017年5期第153页、2018年7期第94、95页),论文《怀旧乡土.重温田园——梯田题材绘画创作谈》发表于《美术观察》2018年第7期第94、95页)。2018年12月和2020年7月,课题《振兴乡村绘画艺术研究》1、2期研究项目立项。2019年10月,油画作品《筑路图》获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化奖美术奖优秀作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2020年1月,油画作品《蜀乡图》获首届“大美四川”美术作品展佳作奖。(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办)。2021年8月-10月,油画作品《筑路图:修建雅康高速之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川藏第一桥》获“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典藏作品奖。(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四川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主办)。



【川大艺坛】组稿

李明 limingzm2006@163.com

李嘉璐 1619265645@qq.com




上一条:【川大艺坛】 第28期 常青:《中国石窟简史》——一书阅尽中国石窟艺术菁华 下一条:【川大艺坛】 第26期 李善叶:蜀乡画意浓,笔尖留心意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