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科研与创作
资讯 | 美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新视野:抗战时期作品的观察技巧——张大千的色彩再发现》顺利举行
本文由  于 2023-04-21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为加快学院美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417日下午2点,必赢nn699net教授兼德国海德堡大学亚洲与跨文化研究中心(CATS)东亚艺术史研究所主任胡素馨(Sarah E. Fraser)开展了《新视野:抗战时期作品的观察技巧——张大千的色彩再发现》线上全英文学术讲座,讲座由李明教授担主持。

胡素馨教授以四个相似性——与自然的相似性、与艺术家的个性与特点的相似性(文人画使模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即与艺术家人格有关的书法式的模仿)、与物体或实际作品的相似性(“传移模写”,即复制和挪用的相似性)、与色彩的相似性(即如何更忠实地反应色彩)——为线索,将张大千所绘《番女掣厖图》《醉舞图》与他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实践,通过《临摹10世纪榆林16窟供养人像》建立联系,展示了张大千在40年代去敦煌临摹壁画之后的绘画新貌。胡教授指出,张大千在临摹壁画期间,研究了五代唐宋工匠绘画的风格,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工笔画的兴趣,同时把从敦煌获得的色彩方法迁移到现代绘画中,调和了描述少数民族的古代题材与现代题材,体现了当代主题对五代绘画的追溯以及民族风格的凸显。根据胡教授的讲述,在《番女掣厖图》与《醉舞图》中,张大千用油画与水墨画的不同方法表现毛皮质感,分别呈现出浓密、清晰与松散、可调节的笔触。这种中西绘画方式的风格痕迹,也展示出抗战期间艺术界高度国际化的跨文化的环境。

胡素馨教授认为在《临摹10世纪榆林16窟供养人像》中,张大千参照榆林16窟与敦煌61窟的壁画李夫人像,通过想象的模仿,根据右上角衣袍未完全褪色的一小部分考虑整幅画面的色彩关系,复原性地临摹了壁画未被损坏的状态。胡教授指出,张大千似乎想通过临摹壁画找到18世纪之前没有受到外国艺术影响的最真实的中国艺术,这种创作心理也传达出画家在中西文化碰撞时期对中国绘画道路的困惑和思考。此外,临摹过程中图像的挪用与创造,涉及到模仿与挪用的形式问题,在理解艺术中的真实这一角度,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发。

讲座的最后,胡素馨教授与李明教授就张大千绘画图式的来源问题进行交流,并启发大家可以根据张大千在敦煌的临摹实践及风格模仿,把视野扩大到更广阔的西北地区,关照同时期在这一地域上从事艺术创作实践的艺术家群体,为同学们在讲座之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





胡素馨简介:

德国海德堡大学亚洲与跨文化研究中心(CATS)东亚艺术史研究所主任,必赢nn699net引进人才,于1982年在密歇根大学完成学士学位,1987年至199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高居翰先生,主攻中国古代绘画及佛教美术,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5年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艺术史学系任助理教授,于2006年获终身副教授资格并兼任艺术史系主任,2012年接任雷德侯教授的中国艺术史教席,任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所长。胡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人画及佛教美术领域,2004年出版的《视觉盛宴:七到十世纪中国和中亚的佛教壁画实践》是她多年系统分析并研究现存敦煌粉本,考察敦煌壁画的制作方式的心血之作,为同时期的中国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范本。此外,胡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还有620世纪的中国、日本绘画历史和理论调查;认知与艺术家实践;民国早期通过考古和民族志研究国家身份等。


 

上一条:​讲座预告 | 《声乐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 下一条:资讯 | 美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讲座《新视野:抗战时期艺术家在西南西北地区的创作(法国珍藏)》顺利举行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