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藏羌织绣国家级传承人、四川工艺美术大师杨华珍老师来到必赢nn699net实验教学中心,以“藏羌织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题开展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我院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列课程讲座,也是设计与媒体艺术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装饰图案设计》延展讲座。我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系主任许亮副教授,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系主任杨璐铭教授、人才培养与科研管理办祝蔚主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王巍老师来到了讲座现场,讲座由《装饰图案设计》主讲教师蔡端懿主持。
杨华珍老师讲座现场
杨华珍老师和绣娘们
杨老师从藏羌织绣创作和品牌授权作品入手,为老师和同学们讲解了自己的创作方法、思想与历程。在介绍羌绣作品“十二月花”的时候,杨老师谈到,传统织绣的创作是“不封口”的,为创新与发展留出了空间——十二月花只有十一朵,因为还有一朵在你心中,“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在介绍授权美妆品牌植村秀的纹样创作时,杨老师谈到,“纹样创作过程中,我去到了人民公园写生,看到了春天美丽茂盛的繁花,突然就有了灵感”。在创作前,杨老师也与品牌方沟通了产品的植物配方与性能特点,最终达成完美的融合创新效果。也是通过这个案例,杨老师发现,传统工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世界影响力,通过品牌赋能、设计创新、IP授权等方式可以实现自身的造血供氧能力,同时也为当代设计的多样多元输送养分。杨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胸襟、“接地气儿”的思想、切实可操的实践路径、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颠覆了”对于“大师”的既有印象,在欢声笑语中得到诸多启发。杨老师告诉大家,设计师需要以创新赋能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扬传统文化与经济增收为落脚点,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之美,做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同学们就创作中的困惑向杨老师提问
在问答与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纹样创作与产品属性的关联”“传承与创新的方法”等主题踊跃发言、积极提问,杨华珍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互动中,杨华珍老师不断提醒同学们,设计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学习经典作品、整理传统纹样,追本溯源,吸取前辈的优秀经验;同时,要善于发现自然中、生活中的美,常常写生、增强自己的感受力,将这些美转化到设计作品中;在创作时,一定要求“变”,要大胆创新,让“心中的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只有变,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杨璐铭老师发言
许亮老师为讲座总结
讲座结束后,蔡端懿老师谈到,在杨老师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她对自然的观察力、感受力与爱;在与杨老师的交流中,也总是感动于她的悲悯之心,杨老师是藏羌的儿女,但同样关怀着其他民族绣娘们的现状与生活、关心设计师群体的经济收益,在对经济与生活的关怀背后,是杨老师对“人”——对青年、对传统手艺人的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与期望。杨璐铭老师谈到,非常高兴可以近距离聆听杨华珍老师的讲座、与杨老师交流,杨老师的创作方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希望同学们可以拓宽思路、将这些方法应用在设计实践中。在讲座总结中,许亮老师谈到,杨老师艺术创作中的变与不变,变是创新与应用方式,不变是杨老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作坚持;杨老师的诸多成功案例得益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纹样纯熟于心的把握,希望同学们可以扎实基本功,多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杨老师与到场师生合影
杨华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在非遗传承过程中,杨华珍女士实践出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非遗传习模式,走上“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的发展之路,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新商业价值,让非遗正“青春”。这种方式被业界广为推崇,杨华珍女士的作品也频频成为环球影业、植村秀、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宠儿, 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作品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坦桑尼亚前总统费卡亚·基奎特、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等多国元首及博物馆收藏。
部分杨华珍老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