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13日,“视见无界”——四川大学第二届艺术与科技融合展在四川大学美术馆成功举办。本次展览由四川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必赢nn699net、四川省美协高校工作委员会承办,四川省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促进会协办。展览系统展现了必赢nn699net师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探索成果,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观和交流。
本次展览与论坛对应,分为四个单元:艺科融合与学科交叉、传统再生与协同创新、科技美学与数字人文、绿色设计与人居智慧。展出项目近30个,涵盖了艺术治疗与健康设计、在地传统文化的协同创新设计、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设计、人文与智慧空间设计、文化产品的交互技术运用等多个艺术与科技融合交叉项目。这些项目既有跨学科实践与实验,也有产教融合的落地应用,还有设计探索中的思考与追问,体现了必赢nn699net师生们扎根生活、发现问题的热情和探索知识融合、运用整合方法的尝试。展览不仅是对近年来四川大学设计学科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实践的梳理和展示,同时也提出了问题,达到了加强交流和促进思考的作用。
在设计教学与创作中,我们仍将不断追问:艺术与设计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艺术如何在新技术条件下更深刻地介入生活、赋能社会?人类追求“善”的内在精神力量如何与追求“真”的外在物质力量保持统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部分参展作品介绍
《作为象征环境的房子》
作者:侯孟伶、罗琪瑶、韦敏
设计指导:许亮
跨学科指导: 余良明(华西心理卫生中心)
项目背景:【艺术×设计×心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
鸣谢: 华西心理卫生中心
作品介绍:房子远不止一个物理庇护所,人们用自己的内在建造外壳,以庇护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子成为居住者自我最有力的实体化符号,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象征性环境,成为一个“家”。但是,每个物理的房子都可能包含不同的“家”,因为这些“家”的特征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决定的。该项目借助沙盘疗法的原理,在“接受分析者”使用家庭物品沙具、展开视像行为的过程中探查“房子”里存在的复杂的家庭模式以及个人目标。或许无法通过物品百分之百定义一个“家”,但至少在所能够呈现的范围之内,思考“家”这个精神空间对于人的重大意义。
《讲个故事吧》
作者: 马雅坤、袁可、舒兰婷、冯潇影、谢昕、陈思言、蹇杰奇、顾雨欣、陆荟谦
设计指导:许亮
跨学科指导:黄雪花、董怡悦、刘梦霏、李杰、钟乐
项目背景:【艺术×设计×心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
鸣谢: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大学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A4美术馆、善工家园助残中心、袁可以事务研究中心、星星海文化艺术培训学校
作品介绍: 该项目采用心理学的叙事隐喻疗法,用隐喻故事投射的方法,对儿童心理疾病病患群体进行策略性干预,用温和且有趣的治疗方式来达到治疗目标。心理观察工具包(角色、场景、表情、特效)降低绘画门槛,让儿童采用“拼贴+绘画”的方式表述故事,通过口述或文字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借助这种游戏化的方式展开心理疗愈,营造轻松的氛围,搭建一个特殊群体和普通群体沟通的新平台,在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强身份认同感,起到更好的疗愈效果。
《道成都》
作者:向根玉、刘佳韵、李长锦、蔡嘉皓、燕阳、张俊彦、叶兴雨、孙坦
指导老师:蔡端懿、许亮、王莉莉、靳泰然
项目背景:2020北京设计周设计马拉松“即兴直播间”作品
获奖情况: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编号:202110610015);2021“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入围;2020“靳埭强计奖”入围;第十七届山西设计奖学科竞赛优秀奖;CGDA设计奖入围。
设计说明:《道成都》以设计师视角,从细微、具体而典型的成都生活形态入手,阐释生活方式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并解读由此衍生而来的本土设计图像与内涵。主创团队从成都当地的道家文化入手,凝练出“味、言、悟、见”四个主旨段落,将其对应至成都的美食(饮食文化及食物设计)、茶馆(生活方式及社交行为模式)、青城山(文旅及在地文化)、新生活(青年文化、跨界创作及健康生活方式),用具体而生动的内容呈现成都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传递海纳百川、超然豁达、朴实自然、悠远自在的天府精神文化内涵。
《福饱饱》
作者:杨燕
指导老师:蔡端懿、张苏
项目背景:井作工作室×泡泡玛特2022虎年系列产品
设计说明:作品核心价值观念,是爱与陪伴。福饱饱是以民间传统玩具布老虎为蓝本的老虎IP设计,故事背景是一位老奶奶独自经营着一家裁缝铺,她手工缝制了一只布老虎,每当思念家人朋友的时候,她便会摸一摸,这只布老虎感受到了老奶奶源源不断的思念和爱意,于是有一天它突然晃晃脑袋活了过来,扑进奶奶怀里,从此陪伴和守护在奶奶身边,奶奶为它取名福饱饱。福饱饱名字取义福和虎读音相似,饱也是一种满足幸福的状态,希望福饱饱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布老虎传播流域广、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玩具之一,但手工制作缓慢、销售渠道单一,布老虎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作品尝试将布老虎与潮玩结合,用时尚可爱又不失传统文化意味的老虎玩具,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关注布老虎文化。
《羌音灵绣》
作者:蔡端懿、李翔、向根玉、张俊彦、赵跃、陈浩立、杜昌林、张逸帆、唐利枭、熊倩羽、李棋柠、陈景源、李佳颖
羌绣顾问:张居悦(州级羌绣传承人)
项目指导:李振宇
项目背景:2021北京设计周设计马拉松工作坊项目;四川传统工艺“激活·衍生”系列活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必赢nn699net、成都IFS合作项目。
获奖情况:2021北京设计周“设计马拉松”优秀奖;2021 “在地在线在场: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入选。
设计说明:以“羌音”指代遥远云端上的羌民族文化,“灵绣”点明展览主题,同时呼应羌族“万物有灵”的生存智慧与自然观念。在都市公共空间用概念视觉及展陈设计、经典羌绣作品、羌绣创新设计作品共同讲述羌绣源起、发展,邀请传承人开展羌绣沙龙和技艺展示,推出主题设计产品及羌绣设计创新作品等,将灵韵羌绣融入时尚体验空间与时尚生活方式,为本土原创设计与多元审美文化贡献力量。
《一方之彝》
作者:冯潇影、罗艺镈、王菲
设计指导:蔡端懿、许亮、熊彦(企业导师)
项目背景:必赢nn699net西南民族民间设计研究中心×四川吾思吾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校地企合作课题“小凉山彝族刺绣纹样创新应用研究”实践作品。
设计说明:“一方之彝”作为一个彝族文化个性定制品牌,在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立足于当下的青年文化,采用彝族传统的黑白红配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构建,将传统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挑战传统纹样与几何图形的可能,让彝族传统纹样重现生机,创造多元可能。
《函数文字》
作者:马正童
指导老师:张苏、蔡端懿
设计说明:作者以机器学习和文字设计为环境基础,利用卷积神经网路、池化层及数学函数等框架,探究汉字中存在的数学函数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视觉语言,寻求汉字中更多的可能性,扩展对于汉字的思维方式、看待视角以及认知方式。
《数字彝境》
作者:谢嘉颖、燕阳、胡冰
指导老师:蔡端懿、熊彦(企业导师)
项目背景:必赢nn699net西南民族民间设计研究中心×四川吾思吾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校地企合作课题“小凉山彝族刺绣纹样创新应用研究”实践作品。
获奖情况:2022 PREMIO ROCA Certificados de Premios 铜奖;2022第二届BICC中英国际设计大赛铜奖;2022“靳埭强设计奖”优秀奖;2022天鹤奖“设计之星”第十届DESIGNNOVA天鹤奖国家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第二届中国数字艺术博览会入围;2022站酷大设计奖•校园赛道优秀奖。
设计说明:本作品借助植物解析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以传统再造为路径,以彝族绣花纹样与彝族文字为设计元素,通过数字3D技术和现代设计语言与彝族毕摩仪式中的植物进行结合创作的方式,视觉化地探讨了面对传统的再造可能是什么样子,以及它可能被改造的方式。本作品的设计理论讨论了人与自然、传统与创新、传统文化中的植物的多样性与传统的多样性的表现方式,借植物代指传统的角色,用现代设计元素作为创新的表现。这些概念加上对视觉效果的多样化展示,构成了一个人、文化和信仰相互依存的创新路径。
《重器·重地·众心--中国重大国防主题旅教基地(原子弹总装221厂)概念性规划设计》
作者:周炯焱、潘召南、黄宗贤
作品类别:环境设计
鸣谢:青海省旅投集团、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介绍: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工厂为基地,以叙事手法再现场景,以和平、环保、可持续新视觉探讨过去与当下、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核能,以历史记忆、岁月变迁、科学发展等多角度展示、体验、研习国之大志、大美与大成。
合江亭(装置)
作者:罗珂
媒介: 竹钢、不锈钢、水洗柿染土布
尺寸:450×450×450厘米
作品说明:在成都,有一个在两河合流处的历史建筑——合江亭。合江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1200年),位于检江(今南河)、郫江(今府河)二水合流处,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主持建造。这里是唐代时人们举行宴会或饯别的地方,当时名士的题诗在这里随处可见。合江桥畔亦是川人登舟远去东吴的主要口岸。如今的合江亭成为了爱情的象征,是恋人们向往的爱情圣地。自古以来成都人就赋予了相遇更美好的寓意,就如同两条河流的交汇,人的相遇注定要厮守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绵延之中。合江亭正是带着这样的诗意,将一个平淡无奇的抽象空间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地点”。
“视见无界”——第二届四川大学艺术与科技融合学术论坛暨展览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必赢nn699net、四川省美协高校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
四川省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促进会
学术策划
何宇
学术主持
黄宗贤
学术执行
黄晨
学术统筹
高然
会务统筹
陈奕钰、王涛
艺术总监
许亮
展览策划
蔡端懿、朱月
活动执行
杨扬、孙行健
技术统筹
孙瑶、樊小西
志愿者统筹
赵帅
视觉设计
谢嘉颖、周婧、卢怡菲、许倚瑄、惠华骁、马颖、王裕、陈景源、贺一鸣、唐振超、刘若琪、陈雨珂
展览统筹
冯潇影、罗艺镈、陈漫霏、王菲、万易、俞童、叶婧阳、塞杰奇、陆荟谦、陈思宇珈、顾雨欣
摄影摄像
王俊杰
志愿者
庞雅宁、王婉格、韩帅芳、叶玉蝉、段潋、白城、梁瑞轩、姜雨孜、陈云凤、李萌、滕羽菲、冯雨柔、郭畅、戴琪、杨笥琪、程羡君、王思蕊、周鑫健、张斯月、杨娟、郑灵锐、张熙、朱音洁、罗紫衣、李倪佳、丁昭慧、杨至颖、李星月、何笑含、杜思涵、谢心怡、黄嘉怡、顾子墨、陈敏、韩采衢 、王雪琳、蔡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