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CN 

首页
必赢nn699net美术学专业2021届部分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登
本文由  于 2021-05-21  发布在 学院新闻 栏目中  浏览次数 

每个大学学子都有一段完成毕业论文的苦涩记忆。摸索、思考、怀疑、挫折、喜悦,五味杂陈的心理活动贯穿在论文开题、构思到完成的过程中。也许有很多毕业学子对完成的论文并不十分满意,感觉到有无尽的遗憾和困惑。但在每位学子认真完成论文的那一瞬间,都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这种精神上的快感,是完成论文时,自身认知发现所带来的。

人文认知学科的学术研究一般都需要长期的探索、丰富的积累,才能取得优秀的成果。而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旨在训练同学们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思考能力,引导同学能进入学术的思考和探索之路。翻开学术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著名人文科学研究者在本科求学阶段撰写的论文都显得有些青涩,但那无疑是他们后来踏上学术巅峰时,青春时代最有价值的学术起点。

必赢nn699net美术学本科建立至今,已有十七届本科生毕业。此次推送出的毕业论文,凝聚着每一位毕业生学习研究的心血,展示出他们的学术探索的思考。这是学子们四年大学成长的总结,挥洒青春汗水留下的宝贵记忆。我们从每一篇论文中,都能解读到学子们辛劳付出后,呈现出的智慧成果和闪动的思想火花......

感谢同学们的辛勤耕耘,指导教师们的无私奉献。正是由于你们的付出,让公众都能看到美术学专业在教育发展道路上结出的累累成果。

(美术学系主任   卢丁)

题目:形象与文本:W.J.T.米歇尔“数字图像”理论研究

作者:刘雨轩

指导老师:支宇

文章简介:W.J.T.米歇的数字图像理论是在回顾前期图像理论的基础上,交叉比较了传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异同。《图像何求?形象的生命与爱》讨论的是“形象的欲望”和媒介研究,而在《现实主义与数字图像(Realism and the digital image)》里他综合了形象、图像和媒介概念,在实行跨学科调研的过程中,从社会实践的层面为数字图像做出了新的定义。米歇尔最后明确表示,数字图像的意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彰显,这是数字图像的现实主义。

题目:成都火柴厂火花设计风格嬗变

作者:吴诗棋

指导老师:赵成清

文章简介:19世纪,火花作为一种注册商标随火柴进入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简单、质朴的商标图案演变为丰富多彩的时代画像,全国各地火花设计呈现出别样的艺术特色,独特的艺术性使其成为与邮票、钱币齐名的国际性文博收藏活动。通过分析成都火柴厂办厂以来发行的火花图案,呈现成都火柴厂火花设计风格的发展脉络,探讨成都火柴厂的火花设计如何逐步摆脱早期较为欧化的面貌,并与巴蜀文化相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题目:朦胧影里淡梳妆:三幅宋代持镜庭院仕女图像研究

作者:陈佳璐

指导老师:李明

文章简介:文章以王诜(传)的《绣栊晓镜图》、苏汉臣(传)的《靓妆仕女图》以及《调鹦图》三幅宋代持镜梳妆庭院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术进展主要在于:一,重新对三幅画作进行了年代的考据,认为三幅绘画都属于南宋绘画。二,在南宋的时间框架下,以扇面、庭院以及梳妆三个关键词作为突破口,结合南宋宫廷的相关资料回答“为何会在南宋这一特定时代以团扇为载体出现了庭院、梳妆并行的绘画题材”这一问题。三,以手持扇面绘画的观赏者空间、画面以内女子被囚于庭院的空间以及画面女子梳妆镜中之像的心灵空间的三重空间作为论证思路,讨论三幅绘画背后的文化内涵。

题目:《梵像卷》中的阿嵯耶图稿探源

作者:王欣贝贝

指导老师:卢丁

文章简介:本文试图从解读《梵像卷》入手,以阿嵯耶观音像为切入点,追出南诏图传里有关阿嵯耶观音像诞生的说法是否可信,并对照南诏晚期的观音崇拜记载和实物资料对比,将阿嵯耶观音的起源放在南诏晚期的历史背景中去谈,由《梵像卷》中诸多观音形象画稿得出大理佛教的杂糅性融合结果。通过对《梵像卷》图像的研究,力图从中寻找和揭示出阿嵯耶观音造像艺术背后的重要性和意义,跳出了宗教历史之外,更深刻地去认识和了解阿嵯耶观音的独特之处以及其风格的发展和演变,这一过程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神性的重要点,种种分析,最后揭示了它们所蕴藏着深厚的宗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的象征,极具其历史意义。

题目:阿鸽凉山乡土题材版画艺术的彝人形象研究

作者:曾琦

指导老师:支宇

文章简介:阿鸽,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女版画家,她的版画作品从具象写实到大写意再到抽象的表现,凉山彝人形象始终是她坚守的母题。本文所论主旨为“阿鸽凉山乡土题材版画艺术的彝人形象研究”,通过对阿鸽的生活背景、师承溯源、艺术经历等内容的梳理,分析阿鸽版画艺术中独特艺术语言体系下彝人形象塑造形成的原因及转变过程。通过解读阿鸽不同阶段的画面形式语言,探讨阿鸽凉山乡土题材版画艺术中彝人形象的审美特征。在研究阿鸽作品中彝人形象的同时,探讨这些彝人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题目:瑞典学者喜龙仁的中国建筑和园林研究

作者:王子晴

指导老师:吴永强

文章简介:瑞典著名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én)于20世纪初来到中国,出于对中国艺术的热爱,在中国多地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建筑和园林的图像及文字资料。本论文以喜龙仁对中国建筑和园林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视角锁定在北京城墙、宫殿及皇家园林上,梳理了喜龙仁的考察历程及学术贡献,以他留下的文字和图像资料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他对中国建筑和园林的研究思想及研究方法。喜龙仁关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方式及角度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及艺术史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北京遗产保护和中西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题目:哈孜·艾买提绘画风格研究——以油画《木卡姆》为例

作者:艾则再姆·阿不来提

指导老师:李艳

文章简介:新疆杰出艺术家哈孜·艾买提,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活跃在中国画坛,以独具特色的绘画技巧绘制了多幅强烈表现时代特色与新疆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优秀艺术作品。本文以哈孜·艾买提第六届美展获奖作品《木卡姆》为例,通过举例其早期代表作《罪恶的审判》,研究哈孜·艾买提中后期作品与前期作品的绘画风格差异,分析其后期作品绘画风格与形成原因;同时,文章通过他者视角与自我视角对哈孜·艾买提获奖作品和同期美展画家曹达立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作品《达坂城的厨师》对比分析,研究哈孜·艾买提作品所呈现的独特绘画风格。

唐代佛教密宗审美对瓷器的影响研究——以法门寺出土秘色瓷为例

作者:杨若祎

指导老师:韩刚

文章简介: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在当时是以佛教的供养品供养在地宫中的。这篇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密宗的发展及观念,通过研究密宗起源与思想,对密宗审美的形成做一简单了解。其次,秘色瓷可以作为皇室进贡佛祖的供养品,本就已经彰显出秘色瓷的珍贵,在法门寺地宫,秘色瓷还同佛祖的真身舍利一同供养,说明秘色瓷背后是存在一些宗教色彩的。最后,将秘色瓷放在唐代的社会背景之下,对秘色瓷身上所存在的密宗元素进行梳理,探究密宗是否对秘色瓷产生影响,以及唐代的社会对秘色瓷的影响。

题目:秩序的突破——庞茂琨的具象与主观

姓名:杨笥琪

导师:彭肜

简介:从1983年创作《苹果熟了》至今,庞茂琨的油画创作由最初的追求古典油画秩序,再现民族日常生活的具象创作嬗变为更加主观的创作。逐渐不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而是在以人为本的核心创作理念下,融入对生命的思考、对真正自我的体悟。在画面中,以“镜像”为媒介,描绘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古典、自我与未来的“相遇”,并对经典作品进行改写,制造出一种现实与画面之间的间离,营造出一个熟悉和陌生的矛盾统一体。

题目:维多利亚时期陶瓷的跨文化交流——以惠斯勒为例

作者:曹曦尔

指导老师:黄凌子

简介: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资本主义要想发展就必须掠夺原材料和殖民地,世界文化交流和贸易日益密切。在和中国的贸易中精美的手工制品——陶瓷打开了海外市场,中国的陶瓷也传入欧洲掀起了一阵热潮,拥有了大批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本文将置身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语境,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材料,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多利亚时期汉学家的陶瓷研究,并重点以陶瓷收藏家惠斯勒为例,探究他的陶瓷收藏和艺术创作。通过个案研究,构建对这一时期陶瓷跨文化交流浪潮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还原一个时代更加丰富、广阔的艺术景观。

题目:民国时期天主教绘画的本土化——以《最后的晚餐》为例

作者:姜雨孜

指导老师:赵成清

文章简介:本文以民国天主教艺术家陈缘督等人绘制的《最后的晚餐》为考察核心,通过文本解读、图像学比较、风格分析等方式,探讨其可能的图像母本来源。并从形式技法、人物绘制、宗教元素、中式意象四个方面分析其具体的“本土化”体现。最后浅谈其传播问题,表明这一时期的“本土化”更多是一种“他律”而非“自律”的行为。承认这一时期天主教艺术家们在中西方绘画的交流、融合与创新性突破,但受制于时代背景和艺术形式,这类图像影响力也的确有限。

上一条:喜报|必赢nn699net学子在“挑战杯”国赛红色专项中斩获特等奖 下一条:青春谱华章·笙歌咏初心--必赢nn699net明远合唱团荣获首届巴蜀合唱节一等奖

关闭

Baidu
sogou